当前位置: 首页>龙江要闻>市县

勃利:农民专业合作社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

日期:2023-08-31 07:11 来源:黑龙江日报

字号:

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这些农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如何破解?近年来,勃利县在扶植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找到了解题思路。

勃利县现有430家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机行业、服务和其他类行业六个产业类型。合作社不仅盘活了农民手中的土地,实现了耕地机械化作业,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整合了区域资源优势,成功为县乡村打造了特色产业。勃利县的100家联农带农合作社,带动农户2310人,帮助脱贫户年人均增收5700元。

盘活资源小村扬名

每一个走进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的人,都会感受到,这里的日子过得特别红火。进村路上,两排大红灯笼格外吸睛,游客们开来的小汽车挤满了农家院,有时一直从采摘园停到了村委会。

奋斗村风光并不见奇,却让游客趋之若鹜。为何?因为村里成立了田园音乐葡萄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和乡村旅游业,让曾经不起眼的小山村成了声名远播的旅游打卡地,全国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也纷至沓来。

其实10年前,奋斗村还不是现在的样子,那时奋斗村年人均收入仅6000多元,而现在奋斗村的年人均收入翻了3倍还不止,今年预计年人均收入可达23000元。

这些变化都缘于一个人——奋斗村党支部书记、田园音乐葡萄种植合作社创办人田作林。2012年田作林带着自己在城里开饭店攒下的200万元回乡创办了田园音乐葡萄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在村西出口处建设了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的农庄,农庄里栽培了具有地理标识的“黑甜甜”葡萄苗,葡萄架下套种西红柿、香瓜、蔬菜等作物;修建了别具一格的水上竹枝餐厅,水中放养锦鲤;搭建了乡村大舞台,举办篝火晚会,这一切将村里的各路资源有效盘活,络绎不绝的游客一次次让合作社的收入攀上新高。

合作社的农庄里有一个特色农产品展厅,展厅内还设置了直播带货间,田作林有空时就会来这里做直播。农庄里的葡萄、鲜食玉米、农家酱、粉条、酸菜等都是畅销货,小院里仅辣椒酱一天就能卖出七八十罐,一个月下来农产品零售就能卖出200多万元。这个夏天,田作林又为合作社种植的4500亩甜玉米引入了全自动真空机、高温灭菌锅、全自动剥皮机等设备,8月末投产后,合作社年可加工鲜食玉米1200万棒,年产值可达2150万元。仅鲜食玉米加工一项就可带动240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7000元。田作林还为村里的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奋斗村,现在“奋斗村”的品牌价值已达200多万元。

不断壮大的合作社也带动村民一道富了起来。据田作林介绍,在农庄做厨师的吴俊义年薪9万元,他的妻子在合作社打工年入6万元。吴俊义的父母将65亩地交到合作社托管,收入6.5万元;他家里养了140多只羊,每年有60只羊卖到合作社,还可再赚8万多元。这一家人在合作社年可收入30万元。现在奋斗村有331户村民,其中110户都在勃利县城买了房。

化零为整规模经营

如何让土地化零为整,实现效益最大化?勃利县永恒乡恒山村的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这个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2.77万亩,横跨3个乡镇17个村,带动807户农民入社增收,被评为2022年度国家级示范社。

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推行的是保收益型土地托管,以每亩地1000元以上的价格一次性支付给农户作为保证金,如当年土地收益低于土地流转价格,保证金不退;如当年托管土地收益高于土地流转价格,高出部分再次给予农户二次分红。

合作社将本村13户种植大户全部吸纳为股东,全面参与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中来,按照出资比例给予股份,年底除去种植投入成本和农户分红之后,盈利部分全部按股金比例分红,分红最高的股东达到60万元。

合作社在耕种、施肥、采收等环节用工全部雇用本地农户,生产旺季每日临时雇工达到50人,年带动附近农民80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每年农忙时,合作社无偿为附近脱贫户、监测户和有困难的农户免费提供农机作业支持,仅永恒乡就达200户以上,年为农民节省整地成本20万元以上。

72岁的恒山村村民刘学龙就是受益者,2019年他的老伴突发脑出血,因为看病,家里欠下了5万元外债。那年正好赶上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他将家中的30亩地交给了合作社,又在合作社干起了护秋看地的工作,再加上在村里公益岗上赚的钱,一年下来有将近5万元的收入。这几年刘学龙不仅还上了外债,还为老伴攒出了一笔医药费。

科技武装增收致富

勃利县青山乡青山村庆成水稻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停满了各式农机,合作社的“掌门人”张庆承打趣说:“现在种田,全靠科技武装。”

张庆承也是回乡创业的能人,以前他在外打工时,跑过长途运输,组建过车队。2013年,他回乡创办水稻专业合作社后,很快就意识到必须走机械化生产的新路子。2015年他投入800万元成立了农机专业社,购进了农机具57台(套)和两架无人机,组建了一支“农机队”。去年,农机合作社又新增大马力拖拉机2台、离田打包机14台,这些农机可完成5万亩地的秸秆离田工作。现在,庆成水稻专业合作社的6300亩水田和托管的6000亩耕地全部实现田间机械化作业。庆成水稻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全省“互联网+农业”(水稻)高标准示范基地。

庆成水稻专业合作社建有600平方米的水稻智能催芽车间和总面积31000平方米的65栋水稻育苗大棚,可以为4个乡镇提供浸种催芽服务。经过合作社的“科技武装”,全乡水田育苗可提前10天完成,水稻插秧提前5天完成,水稻平均增产率可达10%到20%。

此外,庆成水稻专业合作社还尝试种植了富硒、高钙等“功能米”1000亩,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广东、海南、山东等地,销售价格达每公斤16元,年可销售优质大米近15万公斤。2022年,合作社总收入达1200万元。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合作社是一个又一个的点,正是因为这些点不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从春到冬辛勤探索、耕耘、纠错、改进、提升,才汇成了今天农民生活不断向好的美丽画卷。(记者 赵宇清)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hi!我是智小龙
31663689/images/6cade636-0749-40a0-994a-2e8679b4d469.jpg